高三政治高考 整合归类相关知识 复习方法 策略分享

来源:正道高级完全中学    发布时间:2015-05-23 11:09:38    浏览:7391

 

高三政治高考复习方法:整合归类相关知识

  2014届高考在即,高考备战复习主要针对高中重点、难点、热点问题进行集中讲解和训练,是学生提高成绩的很好的时机,下面是高三政治高考复习方法,供学生参考。

  一、题型归类。二轮复习有必要对高考政治主客观题设问的基本类型作一个盘点,对每一类型设问的命题特点、解题思路进行揣摩、把握、针对性训练,进而准确、熟练掌握每一种设问的答题要领。考生只有对各种设问类型了然于胸,才能在考试时从容应对。

  二、方法归类。二轮复习要对平时做过的题目,从解题方法方面进行归类分析。不同类型的题目,虽然特点有异,思路有别,但又会存在一些共性的解答方法,如材料分析法、角度分析法、主体分析法、意图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等。

  三、热点归类。时政热点历来是高考政治试题的重要依托点。备考复习中需要考生对自己平时做过的题目,按热点做一些归类。

  四、失误归类。二轮复习要将考生在主客观题答题中失误的原因进行归类。从审题、解题到答题的每一环节上提高增分点。

哲学主干知识表

一、辩证(的)唯物论

             ( 世 界 观 )

    

   

世界物质性原理

自然界、人类社会都是客观的,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要求我们在认识、改造世界过程中必须尊重事物的客观属性及其规律。人们利用自然物改造自然物的活动要以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为前提

(注意:自然界的客观性观点-----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物质

意识

辩证

关系

(注意简单表述)

(物质决定意识原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做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党和国家的政策调整的现实根据;结合具体材料分析说明在建设中特过程中应怎样(或是如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从综合的整体、变化发展的、全面的实际出发,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主观主义(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经验主义)尊重客观规律}

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意识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现象,本质);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意识能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意识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认识科学发展观等正确意识的指导作用;教育活动的重要性(诚信,党性,荣辱观);

发展文化,弘扬精神,转变观念,提高素质等。

规律的

客观性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具有不可抗拒性: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规律具有客观性)

要求我们按客观规律办事,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人与自然的关系,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可持续发展战略。结合具体材料分析怎样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怎样做到按规律办事①尊重客观规律。②发挥能动性。③认识、利用规律:要认识和利用规律:把握规律发生作用的具体形式;创造或改变条件,发挥或限制规律起作用,以趋利避害;掌握规律(从客观实际中把握规律;在运动中把握规律),提高预见性。

规律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辩证

关系

规律具有客观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和基础;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是唯物论、辩证法和认识论的统一)

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统一起来。

探索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经济发展中要自觉遵循生态平衡规律、价值规律等;重大工程建设;基因工程;天气预报、人工降雨(利用自然)等。

怎样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客观上:⑴尊重规律,认识和利用规律,按规律办事;⑵尊重客观条件,积极创造并充分利用有利条件;主观上:⑶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⑷坚持以人为本,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⑸坚持实践的观点,在实践中不断深化认识和发展认识,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在社会实践中,实现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的统一。

二、唯物(的)辩证法

             ( 世 界 观 )

    

   

联系、联系的普遍性原理:事物之间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坚持联系的观点,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如何坚持联系的观点?①坚持联系的普遍性,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第一,即注意一事物与周围事物的联系,具体分析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第二,又要注意事物前后相继的历史联系,分析事物的历史发展过程,;②尊重客观(真实)联系,不违背或割裂客观联系;③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已有具体联系创造新的联系;④正确处理整体与部分的联系;⑤正确把握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

分析科学发展观,分析××做法的意义、作用等。

联系的客观性、具体性原理: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也是具体的,人们不能否认和割断事物之间的客观联系,也不能臆造没有的联系。

认识和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要创造条件,建立新的有利的联系,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因果联系原理事物都处于因果联系的链条之中因果联系是普遍存在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果之间既是先行后续、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在一定条件下又可以相互转化)

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正确把握因果联系能提高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分析各种公共安全问题,加强预警机制建设

整体与部分关系原理:整体与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①在同一事物中,整体和部分有严格的界限;二者的地位和功能是不同的。②二者不可分割,整体由部分组成,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二者相互影响,整体影响部分,部分制约整体,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会对整体起决定作用

①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树立全局观念和整体观念;②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加快当前的几大“社会”“国家”建设;反对地方保护主义;地方与中央的关系;西部开发;经济结构调整;国企改革中抓大放小

             ( 世 界 观 )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发展过程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发展和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第一、把世界上的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第二,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第三,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怎样坚持发展观点?(包括3点方法论要求和原因、状态、趋势);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认识也是变化发展的。

与时俱进;“五个统筹”强调了在联系中促进发展;创新型国家建设、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等重大问题都要求我们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具有创新精神。

事物发展的原因(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起加速或延缓作用),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坚持内外因相结合。高度重视内因,对外因要作一分为二的分析

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的关系;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扩大内需;尊重首创,又因势利导;个人成长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事物发展的状态(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原理)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要重视量的积累;坚持适度原则;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④重视优化结构。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三步走战略的意义;各种经济结构调整的必要性

事物发展的趋势(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原理):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坚信前途是光明的;要准备走曲折的路

祖国统一大业的历史进程;中美关系的变化发展;经济、政治体制改革过程;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曲折

对立统一原理事物自身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矛盾着的事物之间及矛盾双方既互相对立,在一定条件下又互相依存,互相转化。

用矛盾即对立统一的观点看待事物,坚持一分为二,全面分析矛盾,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打破城乡二元体制

矛盾的普遍性原理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承认矛盾普遍性,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构建和谐社会要处理好各种社会矛盾;分析房地产价格上涨的原因。

矛盾的客观性原理:矛盾是一切事物所固有的,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承认、揭露、解决矛盾

构建和谐社会要处理好各种社会矛盾

矛盾特殊性原理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即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矛盾的双方也各有其特点。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怎样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①坚持矛盾观点。②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对不同事物的矛盾作具体分析;对同一事物的不同阶段的特点作具体分析;对同一矛盾的不同方面作具体分析)。③在运动中把握规律;④发挥主观能动性。⑤做到主客观具体历史统一。

区域经济发展中要因地制宜,发挥自身优势;学他人经验不能生搬硬套;不能搞一刀切。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也是没有的。二者在不同的场合又是可以相互转化

认识事物要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从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学会科学工作方法(搞试点、抓典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依据(基础)。

区域经济发展中要将中央政策、外地经验与本地实际相结合;各地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根据本地实际开展工作。

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看题目要求)

既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

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既要全面,又要抓住重点和主流。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能忽视民主法制道德建设;发展是主题;经济建设以结构调整为突破口抓重点、关键、中心、首要、第一等

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主次方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看题目要求)

分清主流、支流,看大局、本质;不忽视次要方面,防微杜渐。

中国入世、网络发展的利与弊;对党内腐败现象的认识;当前经济形势、再就业形势的评价。

矛盾分析的方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1)含义:矛盾分析的方法就是用矛盾的观点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2)坚持矛盾分析法的哲学依据:矛盾;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

怎样坚持矛盾分析的观点?

就是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点论、两分法;

要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要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三、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 世 界 观 )

    

   

认识

根本

任务

认识的根本任务原理:从认识的程度、和作用来说,感性认识不等于理性认识。要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即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现象与本质、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

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陈水扁台独的本质等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区别: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联系:①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②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既要重视实践,又要重视读书。

现象与本质规律的对立统一关系

二者的区别: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它是个别的、多变的东西,人们的感觉器官可以直接感知;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东西,是事物相对稳定的内部联系,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只能通过抽象思维才能把握。二者的联系:本质存在于现象之中,现象(有真象和假象之分)是本质的表现。

现象与本质的对立,说明科学研究的必要性;现象和本质的统一,说明科学研究的可行性。

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科学理论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按其内在逻辑组成的一定体系。科学理论对于人们的实践活动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

理论联系实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邓小理论三个代表的指导作用;现代化建设必须以科学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

认识

发展

人的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发展的(深化、扩展、向前推移)原理:任何一个具体的认识只是对整个世界一个层次上的认识、一个方面的认识、一个发展阶段上的认识。因此,人们应当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认识,扩展认识,把认识向前推移。

认识无止境,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党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发展;党和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税收、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认识

分析与综合相结合:分析与综合贯穿思维的全过程。既要在整体观念的指导下,对整体的各个要素进行分析,又要对各个要素作出周密的分析,才能从整体上进行正确的综合,从而真正地认识事物。

在综合指导下作深入的分析,又要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整体的综合。

认识事物要坚持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法

合理想象创造性思维:合理的科学的想象立足于已知事实,根据已知规律,充分发挥人的思维潜能,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极为有利;创造性思维要求人们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从实际出发,敢于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

不固守书本,受前人现成的结论所制约,勇于打破常规,进行逆向思维或发散性思维。

创新是一个民族不竭的动力。发扬创新精神、坚持创造性思维是知识经济要求;教育发展要把创新能力与创新人才作为主要任务

实践的

观点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观点。

坚持实践的观点

实践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实践

认识

辩证

关系

实践决定认识的原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的最终目的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因此,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依赖于实践,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参加实践、同群众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改造主观世界

结合党和国家或某些部门、单位提出的一系列新方针、新政策、新举措,相关政策的调整,把握认识的深化发展、实践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以及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等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能促进实践的发展,科学理论对人们的实践活动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阻碍实践的发展。

重视认识的作用,发挥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实践对社会

学校联系方式

咨询电话:0870-2129499

联系地址: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太平街道水平社区镇雄路